文 / 黃美鳳,香港基督徒學會事工幹事(社會牧職)
2010年6月初召開的愛丁堡百周年會議,主題是「見證基督在今天」,端視基督宗教信仰群體如何領受「我們參與神的使命」 (our participation in God’s mission),以致教會在世界中見證基督為全地帶來和好及醫治的消息。(1) 該會議的重要之處,一方面體現了普世教會合一的精神,集結福音派及合一運動的宗教代表共同商議如何落實對世界宣教的關懷;另一方面,與會者拉丁美洲神學聯會的總幹事路芙柏廸娜 (Ruth Padilla DeBorst) 認為愛丁堡會議2010更重要的意義是「我們的世界正在暴力與不公、貧窮與絕望、愛滋病和生態剝削中呻吟,但神和好及醫治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神的百姓一同被呼召參與宣教」。柏迪娜的詮釋清楚表明合一運動不單關注暴力、貧窮,也要關懷愛滋病、生態剝削等議題。然而,後者關於生態與生命倫理卻是香港教會及神學教育較少觸及的宣教實踐。
核能造成嚴重的生態剝削
普世教會協會早在1974年的國際會議中主張「正義的參與、共建可持續的社會」(just participatory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並呼籲信眾減少對一切有情眾生的傷害,致力彰顯愛鄰舍的精神 (do no harm and love your neighbor)。愛鄰舍的廣義是包括整個生態、動物及邊緣社群,讓我們從合一運動的關懷中,展開綠色的旅程。今天,我們看見一連串的生態剝削,例如核能,不單不能解決問題,更嚴重威脅人類及萬物的生命,令原住民的處境堪虞。以台灣為例,政府瞞騙蘭嶼的原住民達悟族人,於1978年說在島上蓋「罐頭工廠」,最後竟是核廢料儲存場!現時根據研究院發出的研究報告,證實當地土壤、海洋都受銫137、鈷60所污染,從來不知什麼是癌症的族人,近年患者逐漸增加。達悟族人向政府提出索償、要求核廢料回歸核電廠、提供生態與健康監測、與政府平等對話等訴求,以免3000個同胞難逃「滅族」的厄運。(2) 可知生態剝削的經濟增長已威脅到公義、和平及創造的整全。
當主耶穌在新約時代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叫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的時候,已表明末世的景象是新天新地,帶來更新和盼望;而非因人為暴力和不公義導致毀滅和苦難,令地球村猶如煉獄般叫萬物眾生受強權欺壓踐踏。當我們目睹地上的政權包括國內政府無視核災的毀滅性,盲目地追求經濟利益而不斷增建核電廠,本地一些基督徒聯同多個宗教群體包括猶太教、佛教、道教等,走上街頭舉行默哀祈禱,為悼念日本福島核災遇難者,同時也要繼續呼籲全球建立「無核」和「減排」的生活指標,以維護生命的尊嚴及可持續的社會。
為友善環境反自駕
當全球人民要求各地的政府尋求改善環境良方,但特區政府不單不向減排的方向制定相關及有效的政策,反倒行逆施,在漠視公眾諮詢的情況下黑箱作業,強行讓自駕特權穿越中港兩地,令飽受污染的空氣質素每況愈下,香港再難見到頭上的一片藍天。多個基督徒團體、環保團體以及關懷土地的組織等,發起於2月19日舉行全城「反自駕保家園」大遊行。對於反自駕運動,市民各有不同的聲音,其中有憂慮內地司機的駕駛態度以及兩地不同的駕駛文化所引伸的種種問題,可是這些都只是定睛於有車階層的想法,以及假設了汽車旅遊是有助經濟發展的唯一途徑,似乎忽略了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需要,以及環境友善的自行車旅遊的要求日趨殷切的實況。
歐洲大部分政府投下不少心力在自行車公共建設上,也制定了許多保護自行車路權的相關政策以保障騎士的權益。例如德國在所有大眾運輸工具上均設置停放自行車的空間,荷蘭政府訂立由2001年5月12日開始,每年的這天為全國「自行車日」,現時全國自行車道長達約7000公里,具備完整的自行車路網及提供自行車路網的資訊。即使位於亞太區的台灣,亦早已有環島路線可供自行車作環島遊,(3) 更計劃讓旅行人士攜私人「座駕」上飛機,體現友善環境的自在樂趣。
教會應有跨代、跨地域的承擔
今天,部分基督徒藉反核及反自駕的行動,促請教會從根本的生態公義角度思考愛鄰如己的內容,以及以行動彰顯上主的創造得到適切的護理。期盼透過本文作拋磚引玉,邀請基督信仰者思考兩個深層次的生命倫理議題:一、跨代的關注:在減少及緩和氣候改變的問題上,我們對未來一代有何責任? 二、世界公民的關注:跨地域及跨代的社會公義、平等和生命權,在生態危機之下,如何得到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