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喂」(萬聖節)(Halloween)成為教會近10多年內很關注的課題。數年前,香港天主教教區在「哈囉喂」當晚辦了一場「猛鬼出街」活動,參加者可扮鬼,活動大獲好評。活動內容有藉驅鬼帶出鬼的真實性,並指出仰賴上主就有平安;另一方面,這活動帶出諸聖日才是「哈囉喂」的基礎。
對於沒有諸聖日傳統的基督教(新教),它對「哈囉喂」的回應就顯得薄弱。它只有批評「哈囉喂」的不是,卻沒有建議。說回來,按基督教傳統,10月31日是宗教改革日,而這是天主教會不會紀念和慶祝的。那麼,基督教是否可以在諸聖日的天主教傳統之外,在回應「哈囉喂」一事上,提供多一個選擇呢?
良知與責任
宗教改革不是始於馬丁.路德(1483~1546),但毫無疑問,他是宗教改革重要的象徵。1505年7月,一次受雷電打擊的經驗使他隱藏心底多年的問題浮現了,即「我如何尋找一位恩典的上主?」雖然這是路德的實存問題,但不限於個人。不但因為當時羅馬教會對這實存問題已有標準答案,不容許被挑戰,更因為羅馬教會利用其優勢,對信徒進行洗腦教育和剝削。從此看來,路德的抗爭是個人良知對抗當權者的意識形態及其權力(當然,我們不要忽略路德有德國諸侯的支持)。這良知不純是一種道德感,更是建基於上主的道之良知。
良知是個人,但非私人。所以,沒有一個有良知的人只滿足於個人自由,反而一個有良知的人必然會考慮他者,並願為他者爭取其自由。路德說得好,「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萬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的管轄。基督徒是全然順服的萬人之僕,受一切人管轄。」(《論基督徒自由》,1520年)基於良知和對他者的責任,於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登堡諸聖堂門上貼出「九十五條論綱」,列出反對贖罪卷的論點,徵求學術的辯論。路德反對贖罪卷不但因為赦罪是上主恩典,非可賣買,更因為贖罪卷剝奪對貧窮人的責任。
路德寫:
第43條:基督徒須知,賙濟窮人,或貸款給缺乏的人,比購買贖罪卷好得多。
第45條:基督徒須知,人若看見弟兄困苦,不予援助,反用他的錢購買贖罪卷。他所得的,並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上帝的忿怒。
或許,路德以為這次行動只會帶來一場學術的辯論,但這一張貼更直接挑戰教皇的地位及其相關利益群體的權力。在印刷技術出現的那時,路德的立場被廣泛傳播了。面對羅馬皇帝要求收回他的言論(1521年沃木斯議會),路德說,「……我的良知被上主的道吸納。我不能,也不會否定任何我的言論,因對立於良知是不對,也不安全。上主幫助我。」(「這是我的立場」這名句不是出於路德當日的言詞。) 縱使路德對羅馬教會的痛斥(甚至稱它為淫婦,教皇為敵基督),但他無任何企圖要進行宗教革命,只要求教會改革,成為福音教會。
強調從上主的道而來的良知如何跟「哈囉喂」有關聯呢?讓我們先理解鬼怪的特性。
鬼怪與佔據
福音書對魔鬼的描述,就是他的佔據性和操控性,即被鬼附著的人不能做回自己,失去自由。例如,路加福音8章26~39節有關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就是這樣,「這個人好久不穿衣服,不住在屋子裡,而住在墳墓裡。」當鬼離開了他後,「他穿著衣服,神智清醒。」此外,路加福音4章1~13節有關耶穌受試探一事,就是魔鬼試圖佔據和操控耶穌,引誘他放棄對上主的尊崇和倚靠,並使他逐步失去自己。那麼,「哈囉喂」引發的課題不是鬼怪嚇人的模樣,也不是人與鬼交往,而是魔鬼對人的佔據和操控,使人失去自由。魔鬼如何佔據和操控我們?
例如,我們不斷投訴房子價格高得不合理時,但很多人仍努力成為樓奴,甚至為可以成為樓奴而沾沾自喜。事實上,每月要負擔房子按揭的費用已令樓奴的生活失去自由。他們的工作、社交活動、社會參與,甚至個人進修也受房子按揭下思量。在樓奴的歲月,他們失去對公共性投入,而公共的互動、對話、溝通和對共善的關注也變得稀少。縱使20年或25年後,他們就從樓奴中釋放了,但他們多已被馴化了。我們不需怪責樓奴,因為製造高樓價的元凶是以魔鬼出現的資本主義和官商勾結。作為佔據者和操控者的魔鬼也是排斥者。劏房戶、露宿者、捱貴租者等就是被排斥者。
除了被房子佔有外,佔有我們的還有消費主義、民族主義、精英主義、工具理性等等。
回復良知的行動
宗教改革重點之一是回復人們在上主的道之下的良知;相反,「哈囉喂」強調的鬼怪是佔據性和操控性。那麼,基督教可以趁「哈囉喂」,思考宗教改革,以回復良知為題,反抗佔據,喚醒社會,承擔責任。例如,「良心消費」、「家傭同行」。
至於「哈囉喂」,教會不需花太多時間反對它,反而思考如何活出和設計良知生活。然而,令人擔心的,那些基督教教會高調對「哈囉喂」的反抗是無力的,因為它的批判缺乏內涵的。結果,他們反被「哈囉喂」佔據了。
圖: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