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牧養課程:變動中的青年現象與青年牧養 (2016.9.27~10.18)

 

Image may contain: 1 person

導師:趙維生博士
英國雅息士大學 (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學碩士
英國雪菲爾德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社會政策哲學博士
前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教授、前青年研究中心主任
前國立台灣大學社工系客座教授
台灣實踐大學社工系客座教授

課程簡介:本課程分析及探討在急遽變遷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狀況下的香港青年現象,並從不同的理論觀點切入,理解青年現象所表達的個人及社會意義,觀照當今青年的社會處境及問題,從而反思在社會變遷中的青年同行與青年牧養。全課程共4節,每節2.5小時,由趙維生博士主講,每節均有牧者以青年牧養角度回應。

課程大綱:
1. 自主與失落:變動中社會的青年分析
9月27日
回應:姚志豪宣教師(中華基督教會葵涌全完堂)

2. 躁動的一代?:八十後……青年現象的文化及社會詮釋
10月4日
回應:劉淦堃傳道(從事堂會青少年牧養,定期與年青人到處探訪無家者)

課後分享 — 趙維生老師

「今晚學會青年現象與青年牧養課程,我們探討青年『躁動』的不同理論觀點。我提出信徒群體可嘗試超越青年缺能 (dysfunction)和缺欠 (deficiency)的觀點看青年所謂『躁動』。青年同行需要進入青年的意義世界,撫摸青年心靈深處對社會不公義的忿怒,對產生不義的權力和制度不滿的共鳴。然而也謙卑從不同意見中互相反思學習。今天很感恩有Gary(劉淦堃)傳道十分令人感動的分享,讓弟兄姊妹在主內得到互相激勵。也多謝參加的朋友提問和分享,再次提醒基督徒是愛的群體,因著愛我們對義執著,也願意為愛和公義委身。感謝主。下星期再見。」

劉淦堃傳道的分享:躁動的一代?:社會躁動的社會詮釋

3. 本土運動與青年政治參與
10月11日
回應:蔡揚眉牧師(真理基督教會協英堂)

課堂摘記
[昨晚是青年牧養課程第三課:「本土運動與青年政治參與」,回應是真理基教會協英堂蔡揚眉牧師,她指出「關懷本土」應是大家也可以行的,而本土的神學論述則尚需信徒群體共同建構;此外,為參與政治的青年提供靈性牧養亦是教會的責任。下面是趙維生教授的分享:
「今晚基督徒學會青年牧養課程,主題是本土運動與青年政治參與。我首先提出「本土」這概念並沒有被好好疏理,因此出現「行動先於訴求;訴求先於論述;論述先於理念」的混亂狀態。因此「本土」的工具性價值,往往比其概念性價值更受重視。
基於此,我嘗試拆解 unpack 本土主義的多層次內容:從港人優先到民主拒共;從文化本土到身份認同;從港人自決到制憲獨立;更從反殖反全球化到在地經濟和建構新社發展軌跡。我提出「本土」論者的不同訴求,及其背後隱藏的觀點,正是良性討論的出發點,幫助進一步勾勒和整理散亂的本土主義內容。在此時此刻,不能讓一種權威性的本土論述,主導整個本土論述。對於青年來說,提出本土想像,是挑戰既存的政治,社會,經濟框架,並要求重新展開不以過去社會政治框架為必然前設的新對話。這種透過本土政治展現的新訴求,當然令中共不安,同時也讓包括教會在內,在既得利益中享受安舒的人不滿。然而,本土青年政治參與,也在開啟很多新的可能性和新的想像:重新界定香港人的身份內容,重新界定香港和中國的關係、從新界定香港人和政府的關係、從新界定香港價值觀念。這些可能性,對香港未來的改變,必然有很大幫助。今晚除了我分享外,更有蔡揚眉牧師作十分充滿 fulfilled 的分享和屬靈的提醒。感謝主。」]

4. 後物質轉向?青年的工作與生活
10月18日
回應:杜敏玲會吏(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將軍澳堂)

課堂摘記

[剛過去的周二(18/10)晚是青年牧養課程的最後一課:「後物質轉向?青年的工作與生活」。除了仍有趙維生教授講論,還有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將軍澳堂的杜敏玲會吏回應。趙教授講述到,轉向指社會狀況的改變和觀看社會視角的改變之間的互動。後物質轉向是由於經濟富裕的邊際利益減少,意思是當國家達到一定的富裕程度後,平均壽命、快樂的主觀評估(Subjective well being)等不再增加。故此,由追求經濟成長、富裕和相信物質生活改善會提高快樂與生活滿意度,變為追求信念表達、身分表達;由重視成就 (achievement) 轉向重視表達 (expression);由物質生活 (material life) 轉向生活風格 (style);由經濟價值 (economic value) 轉向後物質價值 (post material value) – 例如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後物質價值重視多元性、表達性、公平性、正當性、當下性。與此同時,後物質主義價值觀並非普遍性及取代性,澳洲和香港的研究發現持後物質主義的人口在增加,但較多人持物質和後物質混合價值觀。

香港在過去數十年確實生產了更多擁抱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人。青年人相對於成年人來說更多擁抱後物質主義,教育程度高、自我界定為中上社會階層的人士亦更多擁護後物質主義價值。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對追求民主公義的「新政治(有別於精英政治,追求民眾直接參與、關於性別平等、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生活自主等議題)」確實有相關性。

後物質轉向所引發的青年工作反思有:
1. 青年的結構性貧窮和結構性的不利狀況仍然存在;
2. 青年在就業,成長路徑和生活上面對很多不確定性,資本主義社會對青年的剝削依然嚴重;
3. 中上階層和高學歷者對新政治的追求,並沒有改變低下階層的不利位置,新社會運動的出現,並未有解決「舊」社會問題;
4. 新政治的發展也可能令集體行動更困難,社會更難團結面對制度化的歧視和剝削。

杜敏玲會吏在回應時提出,後物質轉向為人對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的追求提供更多元的思考與路徑;而slash(多重的工作與身分)可能是擁抱後物質價值觀或物質與後物質混合價值觀的一種表達;後物質轉向亦為信徒與信徒群體的身分帶來了挑戰。

四節課堂沒可能為青年牧養提供一個完滿的說法,但肯定是個難得的開始,讓我們繼續思考和尋索社會、青年與牧養的關係,實踐上主的使命。在此感謝趙維生教授用心與「用力」的講解、各課堂的回應牧者及大家的參與!下回見!]

 

對象:教牧人員、神學生、青少年事工領袖、社工及社工學生
名額:25人 (額滿即止)
時間:7:30-10:00pm
地點:香港基督徒學會(旺角道11號藝旺商業大廈10樓)
費用:$600(4節) $180(單節) *全日制學生費用半價*

查詢:23981699 / [email protected]
主辦:香港基督徒學會 協辦:合一青年牧養平台

No automatic alt text available.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