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社工」就近日小童群益會因協辦提倡多元共融的同志友善活動「一點粉紅2014」而遭受惡意抨擊,感到不安及憤怒。我們深信每一個人都按上主的形象 被造,擁有其獨特價值和尊嚴,並不因個人的性傾向而有所分別。然而,不同性傾向人士如同其他弱勢社群,因著社會上的偏見和歧視,她/他在社會上和日常生活 中一直面對種種不為人道的壓力及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加上有關議題在社會上備受爭議,她/他們面對的掙 扎更大。小童群益會的「性向無限計劃」自2001年起為社工及老師提供認識性傾向工作坊,並於2007年進一步開拓華人地區首個青少年同志服務,為不同性 傾向的青少年提供整全服務以回應他們的獨特成長需要,多年來對建立多元共融的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當中的努力及成效有目共睹。我們對於有人透過散播這些惡意 抨擊,試圖製造壓力,干預機構的服務自主,間接令有需要人士無法取得服務而深表遺憾。
耶穌藉著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章25-37節﹞,教導我們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真正含意。律法師的提問:「誰是我的鄰舍」,反映他要為鄰舍的範 圍設限,耶穌透過比喻中的三個角色,分別是對受傷者無動於衷的祭司和利未人,及動了慈心並照料受傷者的撒馬利亞人,反問:「誰是那受傷的人的鄰舍」,挑戰 律法師的固有思維。律法師的提問是透過界定對象的身分為愛鄰舍設限,耶穌卻透過比喻呼喚律法師效法撒馬利亞人對受傷者施以援手,以實際行動成為有需要的人 的鄰舍。祭司和利未人是當時有宗教地位的階層,是律法師傾向認同的對象,耶穌卻反過來要他效法受普遍猶太人鄙視的撒馬利亞人,既暗批聖職人員的偽善,也揭 露他歧視撒馬利亞人的窘態。
同志青少年面對著社會上不同形式的歧視和壓迫,一直在誤解、壓力和痛苦中成長,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我們是否願意效法比喻中的撒馬利亞人,成為同志青少年的鄰舍,不因他們的背景、身分和性傾向而有所顧慮,回應她/他們的需要,給予支持和鼓勵?
社會工作肩負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的責任,故我們確信社會服務機構有責任為有需要的弱勢社群提供服務。小童群益會的「性向無限計劃」服務對同志予以 尊重及平等對待,協助他們化解主流論述施加的負面標籤,接納自己作為同志的身分和經歷,重新發現個人的獨特價值,這非但不會為兒童帶來不良影響,反而能成 為兒童,甚至成人學習彼此尊重和關愛的良好榜樣,亦充分彰顯社會工作的原則及價值信念。
在紛紜的爭議聲中,小童群益會的同工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及壓力,仍決意為同志提供服務,我們對其專業精神及承擔深表敬佩。我們盼望更多社會服務機構及 同工擇善固執,堅守社會工作價值,致力防止及消除歧視,推動社會大眾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傾向人士,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公義、平等、關愛的社會。
備註:基督徒社工為一信徒群體,彼此「團契」─ 分享支持;聚合力量,關注及參與社會福利的發展;一起學習、反思信仰與社會工作的關係,探索具基督教使命和信仰價值的社會工作實踐;以信徒、教會的身分和行動實踐回應當下的社會政策和社會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