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徒學會就立法會研究內地與香港特區家庭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關於配偶為香港居民的內地婦女使用本地產科服務立場書 (2012.2.28)

香港基督徒學會(下稱「學會」)一直關注中港家庭問題,並相信孕婦肩負生兒育女的責任,理應受到合理保障,免於因著制度問題及行政措施而缺乏合適的婦產科醫療服務。現時,不少內地婦女選擇來港使用本地產科服務,導致婦產科供不應求。但學會必須指出,導致婦產科供不應求不僅在於內地婦女來港產子的問題,政府缺乏長遠及人性化的人口政策才是關鍵。

現時,政府把內地婦女列為「非符合資格人士」,並向她們收取39,000元的不合理收費。至今年4月政府宣佈「落閘」,停收孕婦預約分娩,更令這些內地婦女無法透過公營醫院使用產科服務。可是,這些政府眼中的「非符合資格人士」當中,其實有部分為中港家庭婦女,她們與本港居民結婚,與本港居民組織家庭,肩負起養育港人兒女及維繫家庭的責任,政府絕不應把她們定為「非符合資格人士」,把她們與父母均為內地人的家庭混為一談,令這些中港家庭婦女無法使用必須的婦產科醫療服務。

過去,政府一直鼓勵港人北上尋找發展機會,行政長官曾蔭權及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多次指出年青人該把視野放在內地,鼓勵他們北上就業。因此,政府沒有理由無法預見將有更多港人與內地婦女結婚及組織家庭。假如政府至今仍然缺乏長遠規劃,中港家庭問題將繼續延續,亦令更多中港家庭母親在生育期間缺乏足夠醫療服務,影響母親及胎兒性命危險。

根據是次會議的資料顯示,中港家庭母親在港產子數目每年約有六千多人,比較父母均非香港居民的數目達32653人(2010年數字),中港家庭母親只佔約百分之18。可見中港家庭婦女人數並不龐大,政府亦有足夠能力解決相關問題。學會認為,婦女應該得到合理的保障,確保她們不會因為行政程序和政策而導致懷孕期間及分娩缺乏合理醫療照顧。政府必須正視這些家庭的需要,避免他們成為制度下的受害者。

近年,香港醫療系統面對龐大壓力,但問題並不能只諉過於內地婦女來港生育。政府一直缺乏長遠人口政策,未有就婦產科需求作長遠的評估,才令婦產科服務供不應求。此外,政府近年傾向把提供醫療服務及褔利的責任「外判」私營醫院及私家診所(例如積極推行「自願醫療保障計劃」),但私營醫院收費高昂且不合理,基層市民難以負擔。事實上,醫療是涉及性命的行業,亦是市民必須的褔利及服務,政府絕不能以把提供醫療服務的責任「外判」予私營醫院,而私營醫院收費高昂,利潤豐厚,政府亦應考慮對私營醫院作更多規管,並且要求私營醫院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例如以合理價格向政府提供床位,以解決現時公營醫院供不應求的燃眉之急。

學會認為,要解決婦產科供不應求的問題,政府長遠應增建公營醫院及床位數目,並制定具人性化的人口政策規劃,在醫療、教育及褔利上作長遠規劃,且按市民需要作彈性處理,始能解決實際問題。

2011年12月13日

聯絡人:沈偉男

*

*

Top